close

藏在不受注目的車站後,一處見證歷史的建築

台鐵支線平溪線絕對是近年來興起的熱門景點之一,其中菁桐、平溪以及十分這三個車站,堪稱是前往平溪線不得不去的地方,當然也不可否認,這三處車站各有其特點,包括菁桐的木造站房,平溪的高架鐵道與多樣化的餐飲選擇,以及十分車站能與鐵軌並行,且附近還有十分瀑布景點。

然而平溪線尚有嶺腳、望古、大華等車站,其實也各有其歷史,可惜公務部門多將宣傳重點放在菁桐、平溪以及十分,使得其他車站聚落顯得冷清,雖然從我個人角度來看,少了人潮反而讓我可以盡情的閒晃拍攝,不過對在地人而言,實在有點遺憾,這也只能說是地方觀光發展的兩難之一。

 

嶺腳蔡家小洋樓 (1).JPG

今天,我與老婆騎車前往平溪線,鄰近中午時分抵達平溪車站,先在當地用餐,這部分容他日再表,餐後稍事歇息,就改往嶺腳車站,當然,一如所料,這邊沒甚麼觀光客,也就當地住民三兩坐在車站後方的雜貨店閒聊。

後來我們邊走邊拍照,由於老婆在車站那邊看到有景點地圖顯示蔡家小洋樓古厝,我們就往這方向前進。來到洋樓外,可以看到一處說明牌,知道這棟兩層樓建築建於民國28年,時當日據時期,依據說明牌所述,那時蔡家經營永昌煤礦,實際上平溪線當年設置的主因,也源自於須將山區內十餘處礦場的煤炭運出,所以能了解,經營礦業的蔡家確實擁有不可小覷的財力,才得以在這深山村落之中蓋起這樣豪華的洋樓。

 

嶺腳蔡家小洋樓 (2).JPG

從入口處望向蔡家小洋樓,大體上是與淡水紅毛城近似的建築風格,當然規模小得多,而洋樓前則應該是昔年的庭院,只是那時究竟有何布設,現在已經看不太出來。

 

嶺腳蔡家小洋樓 (3).JPG

更近一點觀看洋樓,採用水泥築底,紅磚為主的建築本體,並以拱廊形式向外架成前門廊簷,上方則成為二樓的陽台。

整棟建築採用對稱式設計,一、二樓正面皆有一門四窗,我拍攝時間為下午四點後,就光線來看,洋樓應屬於座北朝南設置。

 

從一塊磚了解未曾發現的嶺腳

嶺腳蔡家小洋樓 (4).JPG

實際上,這不是我個人第一次拍蔡家洋樓,約莫十幾年前,我那時頗專注記錄台灣鐵道相關事物,就曾專程到平溪線各車站拍攝,當時順著嶺腳車站後方的路隨興繞行,就到過洋樓前。

 

嶺腳蔡家小洋樓 (5).JPG

還記得那時因為洋樓前門簷廊下坐著一隻狗,從洋樓外觀也很難判定裡面是否還有住民,所以我只敢用長鏡頭拍了建築本體與局部特寫,且當年也沒有說明牌之類的設置,因此我僅記得在嶺腳車站後方有這樣一棟很特別的古厝。

 

嶺腳蔡家小洋樓 (10).JPG

不過今天相當幸運的,在我們專注在拍攝蔡家洋樓時,隔鄰住戶主動前來解說這棟建築的特別處。

首先就是照片中特別拍攝的紅磚與水泥天板交界處,有一凹陷的區域,顯露出其中一塊紅磚的底面,上方有浮雕花紋以及品牌文字。

這有甚麼特別呢?主要是闡明蔡家洋樓採用的紅磚是標準設計,磚塊長足四吋,這部分就與現在的紅磚不同,現在的紅磚是砌上水泥後總長四吋,但那時的紅磚則是原生就四吋長;其次,為了能強化與水泥的接合度,所以紅磚會在兩面設計凹凸紋路,這部分在現在的紅磚也未曾見。

另外一如我前面所述,蔡家洋樓與紅毛城十分類似,隔鄰主人更提到洋樓前門拱廊的設計,與紅毛城相同,都是經過精確的應力計算,依據樓板面積以及樓層高度,決定拱門的寬度以及拱柱的厚度,所以之後再到紅毛城去,真要好好研究一下了。

 

嶺腳蔡家小洋樓 (6).JPG

除了了解蔡家洋樓在建築上的價值,由於隔鄰主人的熱心,我就順勢又問了好些問題,總算對於嶺腳過往以及現在的粗淺狀況。

其實清朝時,平溪隸屬石碇堡,當時的平溪並非以煤業為主,而是種植藍染顏料的大青,且相較於目前以藍染作為鄉鎮特色的三峽更早,也更重要,只是由於台灣觀光政策後來推動「一鄉一特色」,便將藍染設定給三峽,而平溪則是煤業。

 

嶺腳蔡家小洋樓 (7).JPG

至於實際上平溪開始有煤業進入,已經是日據時期,也是蔡家得以興盛的主因,讓他們能夠在這邊蓋出這棟兩層樓的房舍。

當年,這一帶除了蔡家洋樓外,並沒有其他住家,從洋樓向前看去,都只是田地,只是隨著鐵道興築,慢慢的有其他村落的人往嶺腳移動,而形成現在我們在嶺腳看到的樣貌。

其實有關蔡家洋樓,還有件軼聞,原來在日據末期那幾年,美軍已開始針對在台日軍進行監控,當時位在偏僻山區的蔡家洋樓顯得相當突兀,恐怕讓美軍以為是公務機構,常派戰機在洋樓上空繞行。那時蔡夫人也察覺有異,立刻心生一計,在美軍戰機空中繞行時,趕快將家中的雞鴨統統趕到前院,藉此讓美軍了解這邊僅是一處民宅而已。

雖然並不確定此軼聞真偽,但無論如何蔡家洋樓總算是保存至今了,也讓平溪地區的歷史建築多了另一種風格,而非僅是日式木造房舍。

 

失衡的觀光資源,仍待大家與政府的關注

嶺腳蔡家小洋樓 (8).JPG

可是具有歷史價值的蔡家洋樓雖留存下來,蔡家後人也並未有改建等打算,但是隔鄰主人仍不免慨歎,明明嶺腳車站附近有如此珍貴的文物,卻無法引來有如菁桐、平溪一般的觀光人潮,實際走行嶺腳社區也會發現,除了車站旁的雜貨店外,整條路上沒有一家商店,僅有兩間合法立案的民宿。

且縱使洋樓建築有其保存價值,但由於公部門將宣傳重點放在菁桐、平溪與十分,所以洋樓目前只是閒置,並未有任何維護與整修的計畫,也導致洋樓屢遭無良的台灣觀光客侵入與破壞,縱使里長將洋樓前後門上鎖,也被人破壞。

所以目前蔡家洋樓有幾處門窗玻璃被砸毀,此外非人為造成的損壞,還有因為房舍年久失修,使得屋頂漏雨,導致二樓樓板潮濕,並影響到樓板的安全性,但是由於洋樓門戶被破壞,又沒有經費修復,使得部分觀光客會隨意進出,甚至可能登上二樓參觀,隔鄰主人說,若是因此摔傷,責任又該如何追究,因此種種因素,讓期望公部門重視的聲音高漲。

 

嶺腳蔡家小洋樓 (9).JPG

但依據隔鄰主人所述,其實公部門也曾偕同民間團體前來了解洋樓狀況,但是除了公部門態度消極,隨行的民間團體也站在公部門角度,認為類似的洋樓建築在台灣其他地區也有,並無特殊處,所以並沒有積極整復的計畫價值。

 

嶺腳蔡家小洋樓 (11).JPG

但就當地人而言,甚至從平溪地區的現有歷史建物來看,蔡家洋樓確實有其存在的重要意義,因為它是唯一採用西式風格建築,且蔡家本身就代表平溪地區礦業歷史的一部分,所以隔鄰主人希望有機會前往嶺腳車站的人,能夠盡量為嶺腳宣傳,以期讓公部門可以重視嶺腳地區。

 

嶺腳蔡家小洋樓 (12).JPG

更重要的是除了蔡家洋樓,其實嶺腳車站、望古車站等鄰近,也有其他具有歷史價值的景點,只是因為目前公部門並未有任何維護整理的計畫,所以為了避免被人破壞或導致危險產生,就不方便透露,但也代表平溪線非僅幾個車站擁有觀光價值,要瞭解平溪,更需要全面性的自各個車站進行深度認識。

 

嶺腳蔡家小洋樓 (13).JPG

 

最後,我除了要感謝為我們解說嶺腳歷史的那位先生,也希望真的對於台灣文化有心認識的朋友,日後除了在菁桐拍拍木造車站,吃上一盤雞捲,到平溪車站冒險站上軌道追火車,老街去吃個高粱酒香腸,或是到十分車站附近看瀑布,放天燈,還能來到嶺腳車站走走。

且這邊除了還留存著早年台灣生活的樣貌,也有好些由居民餵食的流浪貓生活著,相較於已經熱鬧到摩肩擦踵的猴硐貓村,在嶺腳社區拍貓顯得更自然,當然更別忘記好好看看蔡家小洋樓喔。

 

嶺腳蔡家小洋樓 (14).JPG

 

嶺腳蔡家小洋樓 (15).JPG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夢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