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

 


對於香港這個地方,要說我有任何深厚的感情,倒不如說是一種自童年時期就延展至今的好奇;不去深究香港的歷史,也無須探討香港的地理位置,對於生長在台灣的狐狸而言,最早與香港的接觸,就是粵語歌曲、港劇;當年一齣「楚留香」所引發的全台轟動,是四、五、六年級族群甚難忘懷的年代,猶在小學時期的我,更因此開展一個嶄新視野,認識不同的戲劇表現方式以及新語言。


 


粵語歌曲伴我青春年少,攝影研習讓我看見更多


 


「千山我獨行 不必相送」「愛到發燒」「尋晚响東見左個日本娃娃」鄭少秋、林子祥、許冠傑,對於新一代台灣年輕人來說或許都有點陌生,開頭一串引號內的歌詞,還記得的人應該也不多,但這些歌、這些人卻都伴狐狸走過年少歲月;中學時期被下放後段班那段時光,粵語舞曲更是每天中午必在教室響起的音樂,一群同學隨著「愛到發燒十分12吋組曲」、「愛情陷阱」節奏跳著生澀的霹靂舞,至於遠在數棟教室外的學校行政單位,還兀自放著他們教化學生的優美樂章。


 


國中結束,選擇進入職校體系的狐狸,開始另一種與香港接觸的模式---攝影雜誌。原本對於繪製漫畫有著濃厚興趣的我,當經由學校課程接觸到攝影時,突然被深深吸引,特別是拿到相片成品前的期待,以及看到照片後的感受,更讓我無法不對攝影中毒;然而當時市面上可見的攝影雜誌,寥寥可數,除去台灣本地強調沙龍攝影的「攝影天地」,就是香港出版的「攝影世界」、「相機購買指南」,由於後二者融合硬體測試介紹,與拍攝技術、攝影理論內容,版面規劃更遠遠勝過「攝影天地」,自然成為狐狸的汲取新知來源。


 


音樂、戲劇、影像,香港的輪廓似乎就此成形


 


除了前述的經歷外,自童年至今這數十年時光,港片更深深影響狐狸對於戲劇製作的思考,縱使就娛樂性來說,香港電影也無時無刻不牽動著台灣人的生活語言,因此音樂、戲劇、影像,就構成我心目中香港的深刻形象:「多元、快速以及擁塞」。音樂方面,粵語歌曲的「曲」經常來自於日本、韓國、台灣、歐美國家,特別是幾位臺灣人耳熟能詳的歌者,如譚詠麟、張國榮等,他們早期粵語專輯中的主打歌真正出自港人創作者其實有限,這也突顯出香港因地理位置與歷史經歷多元化的一面,混血音樂成了一種必然,而非偶然。


 


戲劇方面最讓狐狸印象深刻的特色就是節奏緊湊,無論是文藝片、警匪片、紅極一時的殭屍電影,港片幾乎都讓人有無法鬆懈的感覺,好似錯過一句話、一段畫面,就錯失影片關鍵內容;至於研習攝影,接觸香港雜誌,看到港人攝影創作,則讓我見識香港的城市、風景、人文,隱約看到港人真實生活的樣貌,雖然隔著兩小時的航程,僅透過紙張印刷的圖像,我也似乎感受到他們對於故鄉的複雜情感。


 


認識香港,終究要從踏上香港土地的瞬間開始


 


許多早狐狸幾年去香港旅遊的朋友,總是在歸國後強調香港沒什麼特點,除了有逛不完的商場、百貨,以及比台灣便宜許多的名牌商品外,香港大概只剩海洋世界可以去看看,夜市能夠讓你晃盪;可是一塊揹負百多年歷史痕跡的土地,真的如此貧瘠?人類生存的軌跡完全不見蹤影?對我來說,那是不可思議,甚至無法認同的。能孕育出在好萊塢電影界發光發熱的吳宇森,能誕生在港、台、日、韓都名聲震天的歌手,能將電視戲劇市場擴展到東南亞、東北亞,香港真的很簡單嗎?我想,要認識這塊土地,終究要從踏上香港開始。


 


而我的香港情結,也終於在20071128開解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夢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