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 


舒國治,一位年過50的作家,我擁有他「理想的下午」、「門外漢的京都」兩本散文集,也在他的文章中看到許多我一直以來所期盼的旅遊與生活型態,然而僅就書中文字所判讀的舒國治,我總以為他是一個熱衷創作且有豐碩稿費、版稅收入的人,直到看過這一期「遠見30」雜誌專訪作家文章後,才發現我的想法真是一場誤解。


 


由記者筆下看到的舒國治,是一位冒著傾盆大雨撐傘漫步兩、個公車站牌之遙的奇人,因為在這個時代的多數年輕人,莫說大雨直落的情境,僅是一般朗朗晴空之下,怕也難叫他們願意提腿走上這麼一段距離;不僅如此,記者的文章中輕巧的帶過舒國治活在一個沒有電視、網路、冷氣的屋子裡,平日的他除去寫稿(且也盡可能不使自己總是埋首於文字創作,以至於竟有演講費較身家財產為高的情況發生),就是聽音樂、閱讀和散步,若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,舒國治大概早與社會脫節。


 


只是再仔細的閱讀專訪文章,我竟然看到一位真正體現目前潮流所趨之生活的人,他不僅緩慢的活著,且飲食、作息都有其自我健康哲學,而這樣的生活方式,舒國治已度過數十年,且將繼續下去。對照作家的散文,同樣可見到他旅行不求大山大水的壯闊,但看穿巷走弄間的人情風俗;住不在設備豪華的飯店,而要能輕鬆出入、無所据謹的小旅館;吃則跳過山珍海味、名廚大餐,只要一碗價格、材料、口味諸般合宜的攤頭小吃便能滿足。


 


這豈不就是近年媒體、新聞、商家熱炒的慢活、樂活,只是相較於作家自身的實踐,如今大家觸目所及之慢活、樂活,早就化為度假村、飯店、餐館奢華行程的宣傳策略,每一句慢活、樂活的背後,都是金錢消費堆疊而成,彷彿只要撥出兩、三日,用去數千元,大家都脫離繁忙喧囂的都會競逐戰場,從時間賽跑的軌道中獲得解放;但若是仔細想想,這些消費無非都源自於人們犧牲慢活、樂活的可能性,利用無止盡的自我壓榨而才可取得,而這樣換來兩、三日的悠遊,其實只是自欺欺人的解脫妄想。


 


回頭看看記者所聊到的舒國治,作家談論窮的定義,竟只是一句「沒有錢」帶過,且絲毫不覺得沒有錢是怎樣大不了的事情,「反正下個月又不知何時會冒出一筆稿費」,作家如是笑談;你或者不禁想到,若非舒國治有這樣文采,常人怎可能如此豁達的看待金錢,不過若仔細思考「賺錢」這個動作的目的,豈不也僅是為了過日子?而過日子可真的需要無止盡的賺錢?幾乎用所有的生命去賺過日子的錢?


少背一副渴求財富的擔子,就換來多少悠然呼吸的時光,慢活、樂活,到最後無非就是過生活,端看你要怎麼過;記得曾有收入豐碩的人羨慕常常背起背包就可出外遊走的旅者,旅者只是淡然的笑說,少賺一點,你也可以。真的,就這樣簡單。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夢狐 的頭像
    夢狐

    狐說八道

    夢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