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5日,過了午夜就是中秋節,家中既沒有文旦,也沒有月餅,那麼,來盒蛋黃酥也不錯吧,所以我與妻來到民生社區三民路上,朋友工作的麵包店選購;不過,來的時間有點尷尬,店內的蛋黃酥正好賣到部份種類缺貨,還待趕製,朋友說需要兩個小時,我們想想,既來之則等之,何況這一帶也有許多區域未曾閑步,就藉著兩小時的散漫時光,走走。
說了走走,就離開麵包店,卻是一時也想不出從何走起,那麼…就走走吧,隨意選個方向,便朝巷弄間走去。
其實,若說起民生社區,我夫妻二人與此處也算有各自的緣分;我的音響、音樂啟蒙歷程,算是由此處某家音響店正式開啟,至於妻,則在另一家音響店擔任過音響空間設計助理,只是該店經營者個性太過糟糕,後來妻在一次工作中受傷後,便離職,而那家音響店還欠妻一個月的薪水未給,只是…不想再與那家店有何牽扯,算了。
不過縱使如此,我與妻倒確實沒有真正的在這一帶遊逛過,或者說,正因為先前都是有目的的來,也就無法安靜的體會一個地方吧。
民生社區算是個廣泛的通稱,大略說來就是民生東路五段、三民路、延壽街、富錦街週遭範圍,我們都算它民生社區,至於與一般人認知是否有出入,也就不管了;想在這區域走逛,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台北人對民生社區的評價不錯,而另一部份,則是我與妻向來都愛這種隨性的晃蕩,東看西看,有時就是會發現一些不起眼角落的新鮮處,這次,也是。
社區內新舊建築並陳,這算是台灣許多城鎮的通例,也不稀奇,不過認真經營社區的村里鄰長卻不多,民生社區算其一吧;遊走中,我與妻發現這一帶的巷弄中不僅綠蔭處處,就是叫不出巷名的相鄰建築間道路,也有各自風貌,好生新奇,後來才曉得,民生社區持續推動防火巷美化工作,如今,成效卓著。
我們穿小巷、走大路、逛窄弄、晃磚道,也沒去想走了多久,一時餓了,選摩斯漢堡用餐,填補不足,再到周胖子餃子館吃飯,眼中看了幾處民生社區閑情景致,耳內也不乏人聲車聲雜沓,這大概也是大台北區域的特色吧,想有一個真正平靜的所在,終究還是奢求。
不過,這一帶算有著鬧中可取靜的特色了。
兩個小時說來不長,我們還沒將民生社區走遍,蛋黃酥就在店中等待我們了,也好,就去拿吧,兼且天色已暗,總該找地方歇歇腳。
中秋節前夕的路上,滿滿的下班人潮、車潮,瞬間,燈光點燃民生社區夜裡的活力,有了與午後傍晚氣氛的強烈對比,只是對我們來說,這也不過是體會某個區域的一個過程罷了,就像前兩年走在京都島原的市街,看到幾處百年老店,卻不見若清水寺、金閣寺般的人潮,卻讓人悠然許多,我想,這是愛上閒逛的理由之一吧,也有靜,也有鬧。
走走,也有結束的時刻,10月5日的散步句點,還是由咖啡做註腳,我想,這個旅程,還不錯。